– 做一个城市的分享者 –
– 陪伴着你和这座城市的故事 –
– 我在平顶山,你呢 –
遇见大宝 | 文 「遇见鹰城,关注他↑,带走我,陪伴着你和这座城市的故事!」
“汝瓷既然在宝丰为什么不叫宝瓷?”
“汝州目前还属于平顶山,怎么不干脆叫平瓷?”
两个人的争论既滑稽又可笑,却又像是在阐述着什么事实,就像端午吃甜粽还是咸粽,我倒真没什么感觉,无论是对甜粽子还是咸粽子,都觉得非常喜欢。可能是在南方北方都生活过相当长时间的原因,也没有什么特殊要求。对因为喜欢甜粽子还是咸粽子引起的口舌之争,确实感觉不太理解。哪一种粽子味道不都非常好吗?干什么非要如此区分,吃什么粽子不是过端午?
想象中的新旧文化之争:口伐笔诛,刀剑相向,据理力争,针锋相对,你来我往,质疑问难。
文化之争本来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。就比如现在大多数的人只知泰国文化,却不知泰国文化是受到缅甸和柬埔寨的影响,只不过现在后面两者相比衰微,没有话语权罢了。
物以类聚人以群分,如今的圈层对立,主流文化和个性文化之争,从来就没有什么有形壁垒,究其根源无非是文化认同、精神层次、和道德认知方面的差异,这种差异不可弥补,很难跨越。就个人而言,我能做的就是不放弃,不屈服,不对抗,不原谅。
深度:“汝瓷之都”是平顶山宝丰还是汝州?一起来了解汝瓷发展史 | 城市手记
–题记
相对中国古代五大名瓷的钧、定、哥、官,一直觉得现代汝窑,像是没落了般,即使它最为出众。
相传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与世,有天青、天蓝、豆绿、月白等多种釉色。汝窑中的天青釉瓷,色泽纯正出彩,见如翠玉,击声如馨,质感浑厚。
比较遗憾的是,上古流传至今日的古代汝瓷,一般认为有65件,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,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,上海博物馆8件,英国戴维基金会7件,其他散藏于美、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件。
被称其为古代五大名瓷之首的汝瓷,实至名归。
观西方艺术史的理论是反叛着前进的,而中国艺术一直是温和地改良着。现代艺术也有对象形的反叛,反叛(挑战)了美自身…艺术文化之争里都有各自的立场,以前我看过一个反对库哈斯的建筑学观点——不赞成美学化,虽然我觉得库哈斯对社会学有着独道的见解。
在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当代,把阴翳过分艺术/独特化会有违人的主观能动性,内心的社会的都要有更细的区分。
这也是很多人会问“‘汝瓷之都’是平顶山宝丰还是汝州?为什么宝丰和汝州都盛产汝瓷,它们之间又有何区别?”的原因。
汝窑烧造地最早莫属于汝北段店严和店等处的官民汝窑,后期府垄断,烧造于汝州城内(旧城),汝州城内有多出遗址,张公巷,汝州文庙是最有名的,史曰汝州新窑器,市区很有很多处遗址,08年望嵩路整修时在文化局361十字街处挖出大量天青色汝官瓷瓷片 烂瓦片,汝州学宫的石碑等。而今公认的汝窑遗址一般则指的是宝丰的清凉寺,也是半官半民的中后期窑厂,馆藏汝瓷成分等经鉴定和张公巷如出一辙。
当时汝州所辖宝丰、鲁山、郏县、临汝、汝阳五县出产的瓷器,均被称作汝瓷。汝官窑遗址位于距宝丰县二十多公里的清凉寺。
看一段历史线,你或许就会对汝瓷之都的定位有更精准的定义:
公元1120年
因当时县境内有白酒酿造、汝官瓷烧制,冶铁工场等,物宝源丰,宝货兴发,奉敕赐名"宝丰县"
公元1127年
汝州被金占领。汝州属南京路,金中央直辖,领梁(含今汝阳)、郏城、鲁山、宝丰、叶县、襄城六县
2008年,宝丰县的汝瓷烧制技艺被列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
2010年,河南省汝州市、宝丰县共同申报的“汝窑烧制技艺”,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传统技艺项目类别,序号3。
“中国汝瓷之都·宝丰”“汝瓷之都·曲剧故乡汝州”这本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争论,没有对错,因为源之与此,不论是宝丰还是汝州,本就一家人,一家人不说两家话。
留住汝瓷之美,发扬汝瓷文化,让传承继续下去,这便是我们想要的结果,至于谁是汝瓷之都、汝瓷之乡,我想,已经不重要了?
于至朴之处, 见汝瓷之美。你对汝瓷之都有何看法?一起说说看!
最后,别忘了把“深度:“汝瓷之都”是平顶山宝丰还是汝州?一起来了解汝瓷发展史”转给身边的朋友看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