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壮缪侯庙别友人》曾言:“将军秉天姿,义勇冠今昔。”千百年间,关羽威名遍传人间,其英雄壮举,更广为人知。古往今来,世人祭拜供奉关羽之举,亦从未停歇。
三国乱世中,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曾令许多人感动不已,作为桃园三兄弟中的老二,关羽的英勇忠义,更是成为后世传颂的对象。千百年间,许多人都将关羽看作学习的榜样,凭借着对关羽的了解,世人亦能对个人发展有着更为优质的规划。
曾经,我国洛阳地区的一场暴雨,将关羽之墓冲开,一时之间,这一消息得到了许多人的高度关注。可当相关专家将墓中的关羽碑文挖出后,却直呼拜错了一千八百年。那么,关羽之墓中,究竟有着何种蹊跷?为何专家们会有着如此感叹呢?
早年期间,追随在刘备身边的关羽,展现着自身出众的军事才能,多年以来,关羽曾经为刘备的政治事业立下赫赫战功,基于桃园三结义的关系,刘备对关羽极度信任,并将许多重要的任务交予关羽完成。
可并非所有的将领,都能做到终身不败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关羽变得越发自负。尽管他的能力远超常人,可受到自负心态的影响,他的思维方式,亦发生巨大转变。
在东吴与曹魏联合起来后,关羽大意失荆州,并败走麦城。面对着孙权的游说劝降,关羽抵死不从,最终,关羽遭到孙权斩杀,一代名将自此离世。
在关羽被孙权斩杀后,其首级被孙权献于曹操。对于曹操来说,尽管他也希望将刘备的势力彻底歼灭,可爱才心切的他,仍对关羽的离世痛心不已。见到关羽的首级后,曹操更是连声痛哭。
随后,曹操将关羽的首级葬于河南洛阳,而孙权则将关羽失去首级的遗骸葬于河南当阳。对于一位名将来说,关羽的如此结局引人唏嘘。
因关羽出身山西,所以,后来的山西百姓也为关羽建造一座衣冠冢,受此情况影响,在我国范围内,有着三座关羽的墓穴,千百年间,很多人也自发地来到三处地点,对关羽进行祭拜。
虽在人们的印象当中,关羽仅有着这三处墓穴,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一场暴雨,却颠覆了人们的认知。
据报道,1979年时,我国河南地区的关庄村内,接连下了数日暴雨,受暴雨的影响,村中的许多土地都遭到雨水冲刷,而在大雨停歇后,村民们则发现了一处被暴雨冲开的墓葬。
因在此前的日子里,村民们从不知晓此地有着一座墓葬,为确保墓葬的安全,村干部便连忙将这一消息上报当地文物部门。
受到大雨的影响,墓葬已经遭到破坏,当考古专家们来到现场后,便开始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。
随着发掘工作的不断推进,专家们终于在墓中发现了能够证明墓主人身份的碑文,通过对这一碑文进行解读,在场专家更是大为震撼。原来,碑文中记载的内容便是关羽的生平经历,而在这座墓葬中央,更是有着一颗完好无损的头颅。
至此,专家们便判定,此处才是真正的关羽头颅墓,在此前的一千八百多年时间内,人们祭拜的地点也并不正确。
得知这一情况后,在场专家及村民们都感非常遗憾,毕竟历史上的关羽为名副其实的大英雄,可在离世之后,他却落得身首异处的结局,未能被葬于一处。
不仅如此,在后人祭拜关羽的过程中,也始终存在着巨大的错误,这也导致真正的关羽之墓始终无人祭拜。
此事发生后,很多人都慕名来到关庄村内,祭拜真正的关羽之墓,可见,尽管关羽已经离开人世上千年的世间,但在世人心中,关羽仍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。
从关羽之墓的错误中便能看出,在后人对历史进行了解分析的过程中,往往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误解,若是仅凭文字史料内容,对历史加以判定,也会导致历史的真相无法重现于世人面前。
自新中国成立以来,我国考古专家便在为了纠正历史错误做着努力,凭借着许多古墓的重现于世,人们对于历史的了解,也实现了不断地深入,进而成功探寻到更为真实的历史。
相信在未来社会中,当诸多历史迷雾被成功拨开后,诸多曾经被人们误会的历史故事,将会得到准确的解答。而在这些历史故事的共同影响下,我国未来发展之路亦会变得光明顺遂。
参考资料:《三国志》